1月26日,廣汽資本以"風起廣汽,資本助你虎年FLAG不倒"為主題舉辦了2021年度大會。
廣汽資本2021年度總結大會合照
廣汽資本邀請了包括粵芯半導體董事長陳謹、文遠知行創始人韓旭、禾多科技聯合創始人孫玉國、宸境科技CEO胡聞、弈行智能創始人劉琿、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武岳峰資本合伙人熊泉、越秀產業基金總裁盧榮、工控資本董事長左梁、華登國際副總裁蘇東以及廣汽研究院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梁偉強等多位來自投融資、芯片/半導體和自動駕駛領域的知名專家齊聚,暢所欲言,共同就未來資本如何與產業結合、產業資本如何做好產業賦能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廣汽資本領導與當天到場的合作伙伴代表留影
會議開始,廣汽資本董事長眭立先對廣汽資本的發展做了回顧和展望,她表示,在全球缺芯問題持續嚴峻的情況下,廣汽資本圍繞芯片、智能網聯和新能源領域加大布局收獲了優異的業績表現,展望未來,汽車產業CVC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她認為,芯片、智能網聯和新能源領域的風景仍好,只要抓住機會,汽車產業資本的未來可期。
廣汽資本董事長眭立2021年度總結大會致辭
之后,文遠知行CEO韓旭、粵芯半導體董事長陳謹和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分別就無人駕駛技術和半導體產業的最新進展做了主題分享。
其中,文遠知行CEO韓旭分享了過去一年文遠知行在技術和產品層面的最新進展,他表示,在去年6月廣州疫情爆發期間,文遠知行率先將無人駕駛小巴和無人駕駛出租車開進荔灣區疫情封控區域進行物資配送,保障封控區域居民的生活物資供應,成為全國首家通過無人駕駛技術協助政府科技抗疫的企業,因此引發廣泛關注,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
文遠知行CEO韓旭
結合全球芯片短缺問題,粵芯半導體董事長陳謹表示,作為廣東半導體鏈主企業,粵芯半導體緊跟市場需求,加快為車企生產急需的模擬芯片,聯動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協助車企更好地應對“缺芯”問題,他表示,整個產業鏈合作共贏才能真正應對挑戰。
粵芯半導體董事長陳謹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則通過大量數據跟大家分享了他對未來幾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預測,他認為,未來兩年看似技術含量較低的模擬芯片,將仍然處于短缺狀態,繼續制約全球汽車產業發展,但隨著前期規劃的新增產能逐步投產,這一瓶頸預計將在2024年左右得到緩解。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
汽車產業正處于一場如火如荼的百年變革之中,車企未來處于怎樣的競爭態勢,取決于今天如何擁抱變革。袁鋒表示,為了更積極地擁抱汽車“新四化”的變革浪潮,在過去兩年,廣汽資本以廣汽產業為依托,從應用場景和應用痛點出發,圍繞新能源電池、智能網聯、自動駕駛、芯片/半導體投資了超過30個項目,廣泛分布于上述四大領域的產業鏈上下游主要環節,產業生態效應逐步呈現,既為廣汽現有業務保供應,又為未來發展儲備了前瞻技術。
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作主題演講
“從應用痛點出發,以互聯網的思維進行投資布局”,袁鋒說,“我們為廣汽支撐起了一張在新能源、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和芯片領域的產業生態網絡?!?/span>
正是以這種創新的投資邏輯貫通汽車產業鏈,為傳統車企變革轉型不斷注入活力,廣汽資本成為了FT英國《金融時報》“2021年度中國創新企業大獎”的唯一獲獎者。
袁鋒說:"既然未來確定會來,那就讓我們提前進入未來。"
討論一:如何在大灣區開展半導體投資布局?
作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地理格局中,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是中國芯片產業的重要兩極。長三角以上海的芯片制造和設計為代表,京津冀以北京的設計能力尤為突出,粵港澳大灣區則是中國芯片產業的最大消費應用市場。
當下,廣東全力推進實施“強芯工程”,發揮市場應用優勢,把廣東省打造成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投資機構應該如何抓住機會在大灣區進行半導體投資布局?
以下為嘉賓精彩觀點摘錄。
華登國際副總裁蘇東:
目前大灣區頭部的芯片項目主要集中于以消費類芯片設計為主,這類項目會跟消費類應用高度相關,因此在布局大灣區芯片項目,需要特別關注后端創新性的消費類應用,然后從終極場景出發回溯它們會用怎樣的芯片。
另外,大灣區有一部分擁有先進自動化設備、電子產業鏈完備的企業開始轉入半導體封測環節,這里面可能會誕生一些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具體到廣州,我們認為芯片設計人才缺乏的問題可能會制約當地的半導體產業發展。
武岳峰資本合伙人熊泉:
目前大灣區,尤其是廣東,是武岳峰資本投資規模比較大的地區。鑒于未來幾年中國工業電子、汽車電子的發展會大幅超越其他領域,而廣東又是這兩個領域的重鎮,因此武岳峰資本會針對廣東的工業電子、汽車電子產業作重點布局。
廣州工控資本董事長左梁:
產業資本要做好,一方面要選好賽道,第二要把市場握在手里,第三要參與到生態當中。產業鏈要做起來必須得以龐大的市場為基礎,產業資本需要沿著市場往上回溯投資產業鏈,在源頭環節進行創新,同時還需要通過鏈主型的龍頭企業來帶動上下游,推動產業生態形成。這一過程,產業資本可以不控股,但一定不能缺席。
越秀產業基金總裁盧榮:
雖然目前在很多方面廣州與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有一些差距,但資本是敏銳的,現在蜂擁而至,已經能很好地說明大家看好廣州未來的發展。
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
根據公開數據,廣州汽車產業規模已經連續五年位居中國第一,另外中國目前消費了全球60%的芯片,廣東地區就占了其中大概60%。做產業資本,應以應用為牽引去思考投資布局。既然這里有最多的半導體和芯片應用市場,我們就應該“以應用為牽引”,更深入地思考接下來5~10年在這里的投資與布局。
討論二:產業資本如何做好產業賦能
要做好產業資本,必須以應用為牽引,從應用場景出發尋找、甄別、投資真正具有創新性的產業前沿技術,與主業形成戰略協同效應,才能真正實現產融結合“1+1>2”的效果。那么產業資本應該如何高效地找到創新成色足,同時也對公司戰略以及未來業務發展真正有價值的被投企業?在投后如何助力它們更高速的成長?
以下是在相關議題下的嘉賓精彩觀點摘錄。
廣汽研究院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梁偉強:
汽車“新四化”變革浪潮誕生了智能網聯汽車這個全新物種,汽車電子電氣架構也會隨之從分布式逐步演變為域控式、集中式,汽車的控制芯片數量會因此減少30%~40%。但更重要的是,整個汽車芯片產業的運營模式會因此發生徹底改變。以后汽車芯片廠商只會提供芯片硬件加底層軟件,再往上的算法和軟件,車企需要自己確定軟件框架后,用模塊化的方式外包出去。
這很快就會成為現實。廣汽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馬上就會量產,吉利、長安、長城等車企都在往這個方向發展?,F在,我們會與廣汽資本保持密切互動,提前勾畫出未來產品的形態,他們可以以此提前進行布局,為廣汽的業務發展做好準備。
禾多科技聯合創始人孫玉國:
如何找到海量的數據驅動自動駕駛技術的迭代,現在是每一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高度關注的事情。特斯拉就靠著在全世界賣車,積累了海量的行車數據加速其自動駕駛技術迭代,很快就超越了谷歌。特斯拉的例子說明,海量數據最好的來源是量產的汽車,因此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一定會找車企合作。
這也是禾多科技和廣汽合作的原因。事實上,建立合作后,廣汽很快就向我們開放了旗下所有車型數據,我們的技術開始快速迭代,這會讓禾多在兩三年內實現質的飛躍。
宸境科技CEO胡聞: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進步,未來汽車最終會變成一種特別講求體驗的產品,尤其在無人駕駛時代,更好的智能化體驗將變成用戶選擇汽車的關鍵所在。數字定義汽車的時代只是剛剛開始。
對車企來說,數字定義汽車意味著車以后將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私域流量入口,車企可以在上面打造自己的應用生態,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在廣汽建立合作相當于在業界樹立了一個榜樣,現在越來越多車企也開始主動聯系我們希望建立合作。
弈行智能創始人劉琿:
對一家底層芯片公司來說,定義需求是最重要的。要準確定義需求,唯一的辦法是把應用場景看得足夠清楚,之后才能非常精確地優化芯片的每一個細節。如果我們客戶是車企,那么芯片就必須盡量多地裝上各種汽車,才能進行充分測試,然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廣汽的海量汽車應用場景和產銷量,以及與汽車產業鏈上其他環節之間的協同效應,都是我們目前最看重的價值。
會議期間,公司總經理袁鋒、副總經理賀花、黨支部書記陳建輝等多位領導分別做了分享,從各自分管領域對公司的發展做了回顧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