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30?60"承諾開啟了極具挑戰性的綠色轉型之路,其中企業的轉型意愿將決定中國碳中和目標能否實現。企業尋求綠色低碳發展,這將引領相關的投融資行為。1月11日,廣汽集團董事會秘書、廣汽資本董事長眭立受《第一財經》邀請于第15屆亞洲金融論壇與春華資本、海通國際、綠色金融60人論壇等多家機構的代表一起,就綠色金融如何助推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 如何在放緩的經濟增長中找到可持續投資機遇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以下為此次活動的相關報道,作者周艾琳。
2021年,中國“30?60”承諾開啟了極具挑戰性的綠色轉型之路,政府、金融機構、企業需要共同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未來的技術進步也將加速這一目標的實現,轉型既意味著挑戰,更意味著眾多投資機遇。
1月11日,在第15屆亞洲金融論壇(下稱“AFF”)期間,第一財經舉辦了主題為“碳中和大時代,綠色金融引領產業未來”的專題分論壇,聚集來自金融機構、智庫、企業界的代表共同探討碳中和大時代,雙碳目標的實現路徑與各方應對。嘉賓包括: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春華資本創始合伙人汪洋,綠色金融60人論壇(GF60)首席經濟學家張俊杰,廣汽集團董事會秘書、廣汽資本董事長眭立,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兼副總裁臧慧卿。
該分論壇由第一財經總編輯楊宇東主持。在開場致辭中,楊宇東表示,“碳中和大時代已然開啟,企業主動求變,尋求綠色低碳發展,這同時引領著相關的投融資行為。綠色金融如何助推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 如何在放緩的經濟增長中找到可持續投資機遇,實現經濟復蘇與繁榮的下一個周期,都是我們當下需要思考并持續推進的事情?!?/span>
雙碳目標的實現任重道遠
碳中和是一場攻堅戰,政府、金融機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張俊杰表示,中國距離碳中和目標還很遠?!霸谥袊司杖?000美元之前,中國的排放高于全世界90%的國家;在人均收入1000到1萬美元之間時,我們的排放高于50%的國家;目前,中國馬上要進入12000美元的高收入經濟體,我們能做的也只是達到全世界平均排放水平,這不是特別樂觀。在這一過程中,重要的是平衡,即在維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削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span>
綠色金融60人論壇(GF60)首席經濟學家張俊杰
他提及,碳中和的路徑非常明確,“先盡力提升終端耗能行業的效率,減不了的碳排放可以通過電氣化或再電氣化,于是就把壓力轉移到了電力部門,最終電力部門實現清潔能源發電,就能使得整個經濟系統進行低碳化。還有一部分是電氣化解決不了的,就可以用碳捕集等除碳的方法。去年,國際能源署的評估顯示,現在50%的碳中和技術還沒有出現。除了技術,即使目前實現平價上網,部分解決了成本問題,還需要解決風、光發電的不穩定性問題?!?/span>
孫明春認為,當前需要先將整體的碳排放總量數據摸清,再根據各地區、行業的情況進行微觀安排,或購買碳積分,而目前全國尚未有總量數據。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
面臨重重挑戰,我們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市場化的力量。張俊杰認為,碳中和任重道遠?!叭绻吹诙喂I革命以電機替代蒸汽機的過程,從1869年電機出現,到1919年,電機才達到蒸汽機同樣的市占率。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做的低碳化過程,僅是長期歷史進程中的第一步,不能用短期的思維來解決長期的問題?!?/span>
企業積極尋求低碳轉型
企業是社會最關鍵的主體,企業的轉型意愿決定了中國碳中和目標能否實現。
廣汽集團董事會秘書、廣汽資本董事長眭立
雙碳目標的頂層設計下,汽車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在雙碳目標中占有很重的比例,作為一家傳統車企,廣汽提出挑戰2045年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眭立介紹稱,2021年8月,廣汽集團對新能源汽車業務、資產進行重組,推進廣汽埃安混合所有制改革,對其增資擴股以及引入戰略投資者,并計劃將廣汽埃安擇機上市。除了內部改革,廣汽資本作為產業資本,對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和“新四化”進行投資布局。在新能源方面,投資電池技術、充電網絡、車聯網;在智能駕駛方面,布局包括自動駕駛算法公司、AI芯片、傳感器、高精地圖、網絡信息安全等全產業鏈。
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兼副總裁臧慧卿
處于可再生材料風口的凱賽生物則是低碳時代的受益者。臧慧卿表示,“石油開采后60%-70%都做了燃料,剩余的30%-40%則用于材料制造。若用材料的視角去理解減碳,一是減少使用,二是尋找替代材料。凱賽生物以可循環的農作物為原料,而不是以石油裂解的小分子來做原料,來生產生物材料,等同于利用自然界已經有的二氧化碳,來重新用于制作生產?!?/span>
“更完美的解決方案是可再生材料,不再依托不可再生的化石為碳源,而是以可再生的植物為碳源。植物基的可再生材料即便最終降解或者焚燒處理,也沒有額外增加碳排放?!标盎矍浞Q,“以凱賽新材料(生物機尼龍56)來做服裝,1噸產品可以減少3~4噸的碳排放。
金融助力低碳發展
2021年,隨著““3060雙碳”戰略目標確定,頂層設計隨之落地。監管層面,中國央行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發布兩項綠色金融標準;將綠色融資、環境披露等納入銀行業績考核;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工具,等等。
除了政府、企業的努力,金融中介也將發揮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碳交易市場等都將助力企業低碳轉型。
孫明春強調,“轉型金融”至關重要,金融機構及大部分ESG投資者通常采取“用腳投票”的辦法,也就是賣出高碳排放資產,遠離此類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此類被投企業施加了壓力,迫使它們盡早從高排放、高污染的生產技術與商業模式,轉型為更為低碳環保的技術模式。但風險在于,這些被投企業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本或足夠低廉的資本來為自己的低碳轉型進行融資與投資,其結果只會加劇這些企業的財務困境或加速它們的破產倒閉。果真如此,這些企業將被迫停產、停工、降薪、裁員等,帶來大量失業和社會問題。
“轉型金融”不只支持那些在轉型中受益的主體,也為那些在轉型中處于困境的企業提供融資,幫助它們走出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
去年以來,在“綠色指揮棒”下,中國綠色金融發展駛入更快車道。7月,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一經啟動就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啟動初期,碳排放配額分配“以免費分配為主”,當前僅納入發電一個行業。張俊杰認為,未來需要將更多行業納入其中,且碳市場應作為碳履約市場的補充,它可以覆蓋當前履約市場還未覆蓋到的剩余80%的碳排放。
臧慧卿也表示,對于凱賽生物這類低碳企業,如果能夠通過碳交易市場獲益,將是對企業的一項激勵。例如,特斯拉在2020年僅通過出售碳積分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國碳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期結束。12月,日均成交量達94.7萬噸,總成交量達2178萬噸,12月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為54.22元/噸。
但當前,相比歐美國家,中國的碳價低迷、碳交易活躍度仍然不足。張俊杰稱,目前碳配額的超發比較嚴重,從而導致碳價低迷、交易不活躍。加強碳排放管制,應該首先解決基準線設定太松的問題,讓控排企業真正感受到碳排放監管的壓力。其次,全國碳市場采用的是強度控制的方法,而在碳市場演化的過程中,需要過渡到以總量控制為目標的機制。最后,碳排放監測核算、報告、核查體系需要加強。
資本逐鹿“長坡賽道”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企業主動求變,尋求綠色低碳發展,這也引領著相關的投融資行為。私營部門投資將是助力綠色企業發展、低碳技術取得突破的重要推手。汪洋認為,需要給“綠色”一定的溢價,引導資本進入。目前來看,產業需求與投資回報基本成正比。
春華資本創始合伙人汪洋
此前,有被投企業承諾2028年實現供應鏈碳中和,汪洋認為,資本在整個產業鏈實現去碳、零碳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他舉例稱,2021年10月,春華資本超6億美元戰略投資綠色科技公司遠景科技集團旗下兩家企業,這是目前碳中和投資領域金額最高的一筆投資,這筆長期戰略融資的資金將主要用于公司的全球化、科技研發,以及旗下風電、儲能、電池等業務的發展。
汪洋稱,“碳中和賽道”是一個“長坡賽道”,幫助被投企業快速發展又能實現可持續增長,資本在企業成長的各個環節將發揮不同的作用,也會產生不同的投資收益。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企業、金融部門、資本合力推動,將是有效的實現路徑。